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何 琪报道:为严格电气焊作业?理,今年3月,新余市渝水区在全省率先上线启用零星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人防”到现代“智防”的转变,最大限度防止因动火作业引发的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零星电气焊作业是指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中,规模较小、分散且不具有连续性的电气焊施工作业活动。如在城市中,对街边店铺招牌进行维修时的电气焊操作,或是居民小区内对防护栏进行焊接加固等。这些作业往往分散在各个角落,分布极为零散,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作业动态。在操作过程涉及高温、明火,一旦违规操作,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而无动火手续作业、无证操作、作业时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以及未配备消防设施等违规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电气焊动火作业具有随机性和隐蔽性,加上从业人员操作培训不到位、安全观念淡薄,导致监管难度大。这种监管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成效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杜绝违规作业行为。为此,渝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决定引入数字化监管手段,对渝水区零星类电气焊进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力求突破传统监管的困境。
今年3月,零星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前沿技术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了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通过给电气焊设备安装集成芯片,实现了对作业现场“人、证、机”三位一体的实时智能监管闭环。利用物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对电气焊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借助AI技术,能够对动火申报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智能分析,精准识别其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
在人员管理方面,平台将辖区内电气焊有关企业、作业人员的基本资料、作业证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通过前端的人脸识别技术确认作业人员身份。在后台,电子地图“一图统览”功能让监管人员对电气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分布及动态情况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员发现违规动火难、审批耗时长等问题。
作业人员在进行电气焊作业前,需提前在平台上申报作业、设备维修等操作。管理员会对申报材料和现场环境进行严格审批,并根据审批结果赋予作业申报不同的码色。黄码表示待审核,灰码表示申请被拒绝需整改后再提交,只有获得绿码的作业人员才能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动火作业。这种“见码动火”的监管方式,不仅方便了作业人员,也让监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作业动态,为有效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
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可以通过系统对作业人员资质、申报审批、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链条实时监测管理。同时,优化了作业人员的申报审批流程,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固定场所动火或外出作业动火预申报等操作。
据了解,自3月份正式运行以来,该平台已接入672台安装了集成芯片的电气焊设备,完成网上审批作业总数918次,审核通过数806次,审核拒绝数1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