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罗鑫报道:3月14日,宜春市政府新闻办、宜春市财政局联合召开2024年宜春市财会监督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发布人围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财会监督是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十大监督之一。2024年,宜春市启动全域财会监督工作试点,在江西省财政厅和宜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共同努力,全面高效完成了试点任务,财会监督工作呈现出六个“新特点”。
夯实管理基础 构建财会监督新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宜春市财政局制定印发了《宜春市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和《2024年全市财会监督工作试点任务和具体措施》61条,推进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落实落细。
构建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由该市常务副市长召集,宜春市财政局牵头,联动市政府办、市国资委、市市监局等6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推进各项工作。
全面建立与巡察、人大财经、审计、统计监督等贯通协调机制。2024年度,宜春市财政局共收到问题通报32个,问题清单3批次,问题线索9条,各类监督横向协同实现制度化顺畅贯通。
破解内控难点 推动内部监督体系化
2024年,该市统筹财政监督、预算管理、国库管理、政府采购监管、绩效评价等各类监管,构建财政内部大监督工作新形态,破解内控难点。宜春市财政局组织对全市1936个预算单位内控报告进行了核查审查,建立常态化问题自查、整改、追责机制。
同时,该市以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整治为契机,聚焦问题整改提升,各预算管理科及各职能科室共同发力,相互配合,制定出台《宜春市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制度,有效发挥事前、事中监督作用,推动构建财政内部监督体系化规范运转机制。
聚焦主责主业 强化监督结果运用
2024年,宜春市财政局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检查,累计投入财会监督检查200余人次,覆盖市本级和各县(市、区)196家企业机构、345家部门单位,扎实开展预决算公开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政府采购等13项重点专项财会监督,发现问题353个,开出处理处罚决定书19份,相关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切实保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同时,该市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市、县财政部门主动与组织部门、考核办沟通衔接,将财会监督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制定出台《宜春市市本级部门预算安排与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等各类结果挂钩办法》,对巡察通报问题单位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问题单位实施预算控制,强化监督结果运用。2024年,市本级共减少安排25个单位260余万元预算。
结合专项整治 实现财政资金全程监管
2024年,宜春市聚焦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组织下沉检查4次,督促整改问题1000余个,相关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部门,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梳理制定财经纪律“负面清单”、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负面清单”各70条,进一步明晰财经纪律的边界,划出“红线”。
同时,强化制度建设。全市财政部门出台制度规定170余项,市本级出台30余项,在全省率先出台乡镇财政资金广告宣传费等6项费用管理办法,全面压缩自由裁量权空间。制度出台以来,全市乡镇6项费用月平均下降1496.39万元、降幅19.71%。
优化管理体制 创新乡镇监管新模式
为解决乡镇财政“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问题,2024年,宜春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引导各地创新推行县带乡“三种”监管模式;推动丰城市、上高县设立乡镇财政监管组,实施“片区监管”;支持靖安县设立财政监管专员,实施“派驻监管”;鼓励奉新县充实6名精干力量至县财政乡财机构实施“统筹监管”;全市204个乡镇(场、街道)配备专职财务人员900余人,全部满足至少3名专职财务工作人员的配置要求,实现财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等不相容岗位绝对隔离,有效完善了财政监督管理“最后一公里”建设。
强化数智赋能 运用信息化强监管
深化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改革。2024年,宜春市财政局配合江西省财政厅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上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模块,重点对乡镇项目资金使用上的异常变化、大额转账提现行为以及广告宣传费等6项重点费用情况进行监测预警。2024年,共处置预警4668条,退回违规支出5940.04万元。
运用人脸识别认证解决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中“一人多钥”问题。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宜春市财政局同步建立与Ukey使用精准关联的人脸识别功能,绑定操作人员身份,通过技术手段杜绝“一人多钥”行为,有效管控风险,确保资金安全。2024年,全市204个乡镇(场、街道)均顺利完成试点工作,纳入系统信息备案的乡镇财务人员共计800余人。
创新推出“电子公函”管理制度。2024年,宜春市财政局依托“赣政通”平台研发“电子公函”功能,实现从出差审批到公务接待全过程电子化溯源管理。2024年,全市纳入“电子公函”管理公务出差62.01万笔。